假冒伪劣产品赔偿立案处罚标准是啥
湖州法律咨询
2025-06-02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赔偿与处罚涉及民事和刑事两方面。民事上,消费者能获得相应赔偿,食品药品类可“退一赔十”,其他产品“退一赔三”,且不足五百元按五百元赔偿。刑事上,满足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未销售货值十五万元以上等条件会立案追诉,量刑依销售金额而定,最高可判十五年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应对此问题,商家要严格把控产品质量,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消费者遇到此类情况要保留证据,及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权。监管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法律分析:
(1)民事赔偿方面,消费者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时,通常可依据“退一赔三”原则获得赔偿,若增加赔偿金额不足五百元,则按五百元赔偿。而对于食品药品类的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能主张“退一赔十”,这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有力保障,可弥补消费者因购买此类产品遭受的损失。
(2)刑事立案处罚方面,有多种情形会触发立案追诉。当生产者、销售者实施掺杂掺假、以假充真等行为,销售金额达五万元以上;或伪劣产品未销售但货值金额达十五万元以上;又或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经特定计算合计货值达十五万元以上,都要被立案追诉。量刑依据销售金额,最高可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体现了法律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的严厉打击。
提醒:
消费者购买商品时要留意保留证据,以便主张赔偿。商家切勿触碰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红线,否则将面临严重法律后果,具体案情不同对应解决方案有别,建议咨询。✫✫✫✫✫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一)消费者遇到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情况,若为一般商品,可先与商家协商,要求“退一赔三”,若增加赔偿金额不足五百元,可要求赔偿五百元;若为食品药品,可主张“退一赔十”。若协商不成,可向消费者协会、工商局等部门投诉,也可通过向法院起诉解决。
(二)对于销售者而言,要严格把控进货渠道,杜绝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避免触犯刑事法律。若被发现有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应积极配合调查,主动承担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1.民事赔偿:消费者遇到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可要求“退一赔三”,赔偿不足五百元按五百元算;若为食品药品,能主张“退一赔十”。
2.刑事立案处罚:生产者、销售者违规售假,销售金额五万以上;或伪劣产品未售,货值十五万以上;或销售不满五万,但销售金额乘三倍加未售货值达十五万以上,应立案追诉。量刑依销售金额定,最高判十五年或无期。✫✫✫✫✫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结论: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在民事上消费者可依情况获“退一赔三”(不足五百元按五百元)或“退一赔十”赔偿,刑事上符合一定销售金额条件会立案追诉,量刑依销售金额而定,最高可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在民事赔偿中,普通商品消费者能要求“退一赔三”,食品药品可主张“退一赔十”,这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刑事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存在掺杂掺假等行为,满足不同销售金额情形时,就会被立案追诉并量刑。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还破坏市场秩序。如果您遇到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情况,或者有相关法律疑问,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应对此问题,商家要严格把控产品质量,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消费者遇到此类情况要保留证据,及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权。监管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法律分析:
(1)民事赔偿方面,消费者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时,通常可依据“退一赔三”原则获得赔偿,若增加赔偿金额不足五百元,则按五百元赔偿。而对于食品药品类的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能主张“退一赔十”,这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有力保障,可弥补消费者因购买此类产品遭受的损失。
(2)刑事立案处罚方面,有多种情形会触发立案追诉。当生产者、销售者实施掺杂掺假、以假充真等行为,销售金额达五万元以上;或伪劣产品未销售但货值金额达十五万元以上;又或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经特定计算合计货值达十五万元以上,都要被立案追诉。量刑依据销售金额,最高可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体现了法律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的严厉打击。
提醒:
消费者购买商品时要留意保留证据,以便主张赔偿。商家切勿触碰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红线,否则将面临严重法律后果,具体案情不同对应解决方案有别,建议咨询。✫✫✫✫✫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一)消费者遇到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情况,若为一般商品,可先与商家协商,要求“退一赔三”,若增加赔偿金额不足五百元,可要求赔偿五百元;若为食品药品,可主张“退一赔十”。若协商不成,可向消费者协会、工商局等部门投诉,也可通过向法院起诉解决。
(二)对于销售者而言,要严格把控进货渠道,杜绝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避免触犯刑事法律。若被发现有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应积极配合调查,主动承担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1.民事赔偿:消费者遇到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可要求“退一赔三”,赔偿不足五百元按五百元算;若为食品药品,能主张“退一赔十”。
2.刑事立案处罚:生产者、销售者违规售假,销售金额五万以上;或伪劣产品未售,货值十五万以上;或销售不满五万,但销售金额乘三倍加未售货值达十五万以上,应立案追诉。量刑依销售金额定,最高判十五年或无期。✫✫✫✫✫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结论: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在民事上消费者可依情况获“退一赔三”(不足五百元按五百元)或“退一赔十”赔偿,刑事上符合一定销售金额条件会立案追诉,量刑依销售金额而定,最高可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在民事赔偿中,普通商品消费者能要求“退一赔三”,食品药品可主张“退一赔十”,这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刑事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存在掺杂掺假等行为,满足不同销售金额情形时,就会被立案追诉并量刑。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还破坏市场秩序。如果您遇到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情况,或者有相关法律疑问,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下一篇:暂无 了